欧洲杯官方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高配”能否捅破“干部天花板”
    发布日期:2010-03-15

      邓慧祥绘(人民图片)

      【本期热点】

      2009年,“天花板”成为干部人事领域热词。有调查显示,在全国的党政机关中,约有四五十万县处级干部,其中只有约10%—15%能够继续升迁,余下的就形成了所谓遭遇“天花板”的群体。针对“天花板困局”,不少地方试图破解,纷纷出台县委书记“原地提拔”等措施,各地出现一批“厅局级县官”。

      官员“高配”能否捅破“干部天花板”?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聊城市市长林峰海:

      评价标准应多元

      “天花板现象”的根源,在于干部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当前对干部的激励手段主要体现在职务变化上,要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聊城近年来为干部干事创业进行了一些新探索。比如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将大批干部派到农村一线,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也激起更多科技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人民网记者  马跃峰  李章军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益阳市委组织部部长彭爱华:

      有效调动积极性

      我曾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在基层风险大,压力大,也许就是一项突发事件或者安全生产事故,就被“一票否决”了。“原地提拔”是激励优秀县委书记安心基层工作的一种机制和导向,体现出对基层干部的重视、关心和激励。另外,“原地提拔”一批,不仅有利于提高县委书记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基层的稳定。

      本报记者  王伟健  颜珂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汉宇:

      “高配”只是权宜之计

      “原地提拔”解决的只是一个级别待遇问题,只是权宜之计,不是干部选拔的长久之策。的确,越往上领导岗位就越少,怎么办?绝不能搞平均主义,关键要创新干部人事选拔制度,坚持优胜劣汰,用人唯才唯德,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上来,破除年龄、学历、性别等等障碍,不搞平衡,不搞排资论辈。

      人民网记者  汪志球整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

      让选拔方式更科学

      从表面上看,“天花板现象”似乎是行政管理手段问题。实质上是不合理的干部选拔、晋升路径所致。要从根本破除这个问题,有赖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比如,选任类公务员能不能逐步尝试走选举的道路?考虑到现实情况,乡、县层级可先试行。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