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官方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办法根治腐败病
    发布日期:2010-07-27

         廉政文化一般是指人们对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中央纪委近年的各次全会,都对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作出了整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去年年底,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我们党从反腐败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是我们党巩固先进性,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良好风尚建设的有力保障。鉴于当前腐败现象仍处于多发、高发阶段,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廉政文化的历史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党的力量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毕竟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形势不同以往,党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当前,各种腐朽文化腐蚀着党和社会;腐败现象处于高发期,蔓延势头还未得到根本遏制;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一再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力的遏制和克服,将对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造成严重损害。

      列宁认为,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他说:“拖拉作风和贪污受贿行为是任何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造都无法治好的毛病。说实在的,这种毛病靠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造是治不好的,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这是十分深刻的思想。所谓文化是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等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反映,对人的行为产生强大内在动力。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充满以廉洁为荣为本的文化思想。《礼记》就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墨子》说“廉者政之本也”,“廉之谓公正”;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这样的思想影响和巩固政权的现实需要双重迫促下,我们民族的廉政制度建构也十分发达。历代统治者为整肃吏治,严明法纪,都一向注意通过法律与贪赃枉法行为作斗争,并通过设置制度如御史制度、谏官制度、考核制度、养廉制度等,强化反腐败效果。也正因此,我国历史上才出现那么多秉节气、讲操守、有正义感的优秀人物,如宋代一身正气的包拯、明朝无欲无畏的海瑞、清朝甘守清贫的于成龙等等,这一系列以清廉著称的人杰一直被社会尊崇,成为优秀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虽然由于历代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背离,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解决好保证官清吏廉的问题,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发展,并且始终坚持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历史上始终一以贯之,稳定持久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坚守着传统美德,追求着公平正义的现代理念,不懈地肯定和维护着廉洁的意识行为。大批优秀党员更是自觉地坚持党的宗旨,坚守廉洁情操。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众多优秀领导干部,更是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为全国人民所敬仰,成为鼓舞我们民族的光辉榜样。正是在这些优秀领导干部的垂范下,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得以产生和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围绕廉洁从政而形成的思想心理倾向和道德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机制和权力监督模式等综合体系,以培育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思想情操为主要内容,以增强执政为民能力为目的,其核心内容是党员干部正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观、宗旨观和政绩观。它扎根于社会民众之中,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有深厚的当代社会基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人类政治文明和思想道德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具有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所以对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有力推进反腐败斗争,都起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和熏陶,使权力行使者明确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清楚自身的职责义务、自觉严格自律,廉政建设就有了可靠保障。当然,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个全面综合的系统工程,不能片面地“单打一”、“一手硬一手软”,而应该做到既要强调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力地开展思想教育,也要强调制度和监督,有效地加强制度建设。人的廉洁道德和清白操守是廉政得以实现的最深刻、最成功的条件。促进人们内心追求严格自律,使廉洁成为习惯,成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基础内容。各项廉政制度共同对行使权力的行为起着约束和保障作用,同时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同时也必须在严格执行纪律、制度上狠下功夫。切实发挥制度对廉洁做人、廉洁从政有效的保证和促进作用,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关键内容。

      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四点建议

      在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党政机关是中心。党政机关处于社会活动的中心,它的素质和表现,直接影响带动着全社会的风尚,影响着公众对廉政的尊重和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所以它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心。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政机关,是公众对党政机关的要求,也是党政机关承担的责任。对党政机关来说,特别应注意的是,在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同时,应该规范权力的运行范围、程序和机制,对发生的以权谋私腐败案件,必须认真查处。既要把查办党政机关内的腐败案件作为保障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措施,也要把它作为廉政文化的内容抓紧抓好。

      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能否负起责任,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保障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至为关键。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强化学习,改进作风,率先垂范。同时还要严肃制度,加强监督,强化责任制,要求他们在自身廉洁基础上,完成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对完成任务懈怠不力者,严肃追究责任,以此来推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青少年是重点。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国家的主人,有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不能牢固树立廉政意识,取决于是不是从小就受到应有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教育的领导,培养他们是非荣辱的判断和实践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对未来负责的精神,以青少年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教育的重点对象,把他们培育为有坚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的一代新人。

      社会环境是基础。任何群体归根到底都不能脱离社会,如果没有全社会形成的共同风尚为坚实基础,每个群体也都很难真正坚持一尘不染、清正廉洁。所以,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全社会,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形成有益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一定会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取得显著成效。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