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二五”开局的新的起点上,我们需要有新的谋划、新的发展、新的跨越。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新的发展意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高地意识;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攻坚意识,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张伟荣
回眸“十一五”收官之举,展望“十二五”开局之为,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判断,我省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这样的形势,必然要求有新的谋划、新的发展、新的跨越。在当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在发展的路途上,政策就是资源,机遇就是资源。机遇珍贵,机遇难求,机遇稍纵即逝。总体来说,机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我省的部署与国家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吻合。二是扩大内需的长期机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告诉我们,内需是一个根本的动力。三是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的独特机遇。对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下一步的发展,中央高度重视。四是藏区、彝区、革命老区和其他贫困地区发展振兴的特殊机遇。科学发展,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内涵,更加注重民生,把民生摆在优先地位。今天的发展,体现内生性发展、共享性发展,诚如中央所说,“包容性增长”。进入“十二五”,谋划新发展,很要紧的是要用好用活这些重大机遇。就是要把总体的发展方略与具体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不吃透上情,方向感不明确,容易走偏。不吃透下情,针对性不明确,即使发展了,老百姓也不满意。上下对应,政策相扣、项目相合,解决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用水难、照明难、看病难、增收难、上学难等问题,连片推进产业化,集中建设村落群,可能性就会转化为现实性,机遇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进一步增强“高地意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全省工作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到今天,尽管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我省经济连续保持了两位数发展,证明它是正确的,是可行的,也是完全有条件实现的。四川地处内陆,条件不错。但关闭起来作自我比较,缺乏参照系,这个坐标本身就有缺陷。搞市场经济,需要大产业、大物流、大交换,需要开放度,需要辐射力和带动力。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是认同于“盆地”、局限于“洼地”、停留于“谷地”,还是建设“发展高地”,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选择。放眼西部地区,看兄弟省(市、区)的特色作为,或者 “两江新区”,或者 “内蒙现象”,或者“塞上江南”,或者“环北部湾经济圈”,种种成果,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西部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变“内陆盆地”为“发展高地”,就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看发展,勇当领头羊,占领制高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西部四川,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既有可能激活大规模的投资需求,也有可能激活大范围的消费需求。本地,对新发展充满渴求和期待;外地,产业转移、产业西进呈不可阻挡之势,并且已经处于大的行动之中。今天,招商引资已经进入“招大引强”的阶段。世界500强企业普遍看好四川,相继落户四川,其投资动辄数十亿或者超百亿。在一些地方,富集资源的优势开发,例如水能的开发,天然气的开发,钒钛的开发,农产品的开发,实现了富有特色且高效低耗、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在一些地方,哪怕是一些资源缺乏的地方,由于项目选择的先进性,产业方向的合理性,“过去切薯片,现在切芯片”,产业大大提升,局面大为改观,凸显了发展的重大成效。在一些地方,尽管受特大地震灾害的影响和地质地形的局限,本地布局困难,但采用“异地”、“飞地”建设园区的办法,再凭借在对口援建中形成的战略合作关系,产业发展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应该把这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开放意识加以提升,形成经验,并推而广之。
进一步增强“攻坚意识”。四川人有四川人固有的性格。两年的灾后重建,艰苦卓绝,气势恢弘。各级干部群众“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尤显突出。所创造的“四川速度”、塑造的“四川形象”、铸就的“四川精神”,凝结成一种重要品格,积淀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还需要广泛运用,不断使其增值。进入“十二五”,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仍然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这种精神状态和奋进激情一以贯之。如果说昨日是“崛起危难,重塑辉煌”,那么今天就是“攻坚克难,乘势突破”。“攻坚克难,乘势突破”,是一种状态和气势,体现为各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和不懈努力的伟大气概。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很可能是“数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更需要一种韧性,更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方能大力推进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