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都有一定的工作岗位,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职责。对待工作,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精神;态度和精神不同,工作的境界也就不一样。当前,我们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着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党员干部要完成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就应端正态度、振奋精神,不断提升工作境界。
以追求事业的态度和精神干工作。强烈的事业心是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工作境界的前提。事实证明,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就不会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就不可能干好工作、成就事业。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之所以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就绕着走、往后退,一遇到挫折和坎坷就怨天尤人、丧失信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仅仅把工作当职业、当饭碗,而没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失去了应有的精神和斗志。党员干部应从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来看待工作、履职尽责,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
以研究学问的态度和精神干工作。工作中有学问,实践中有真知。同一项工作由不同的人来做,可能事半功倍,也可能事倍功半,原因就在于对其中所包含学问的参悟程度不同。工作中的学问,简而言之,包括对形势的分析、对规律的把握、对创新的认识等。干工作不分析形势,把握不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就可能犯消极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不探索规律,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选不准合适的抓手和突破口;不锐意创新,就找不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就很难有新的创造和业绩。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像做学问一样下大功夫思考问题、下大力气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
以寻求乐趣的态度和精神干工作。干好工作首先要热爱工作,而热爱工作的前提之一就是找到工作的乐趣。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那么,怎样才能对工作产生乐趣呢?关键是提高认识,弄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把工作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向上爬”的跳板,就很难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很难在进退流转面前保持平衡心态。而如果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门学问,就会“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工作的价值与乐趣。
以坚守阵地的态度和精神干工作。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以坚守阵地的态度和精神干工作,就是忠于职守、守土有责,干不好工作就寝食不安,而不是心浮气躁、患得患失;就是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不创一流誓不罢休,而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这方面,许多先进典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上世纪60年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王进喜,为尽快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发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誓言,以革命加拼命精神干工作,和广大石油工人一起创出世界石油史的奇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沈浩,为小岗村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扎根农村6年,呕心沥血,苦干实干,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一线……党员干部应以这些先进典型为榜样,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以坚守阵地的精神、尽心尽责的态度开展工作,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