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官方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发布日期:2011-08-22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已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用更宽广的视野把握大众化的地位作用,紧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命题,围绕理论武装、推动发展、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四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切实回答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促进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指导。
        深化理论武装 凝聚思想认同
        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理论武装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要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列宁语),“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语)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从理论掌握大众到大众掌握理论,即“化”大众与“大众”化有机结合的双向转化过程。人民群众既是大众化的对象,又是大众化的主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进一步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身体力行,用良好的思想风范影响群众,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引领作用;宣传理论工作者既要有专业理论功底,又要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思想素养和实践体验,善于把握大众需求进行理论宣传,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大力发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能动性,调动土专家、乡土人才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单调的理论还原为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实际过程。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政治认同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建党90年来,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掌握真理、运用真理来进行的,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需求期待来展开的,始终是围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美好生活的理想来深化的。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把来自群众实践的创新理论重新交给群众,使人们由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达到实践自觉。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引导人们学习和运用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体系所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全面着力贯彻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举措,增强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语)要着眼于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强宣传阐释的力度,让群众知道这些政策举措对于保障和改善其生活状况的作用,知道这些政策举措的来源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大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坚持服务人民 增进价值认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实践活动,不能不顾及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当代中国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传统中国文化、狭义的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并存的格局。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相互并存和影响,促进了“主流文化”的创新和在多元文化格局中重塑主导地位的追求。通俗化的知识或学术正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探索。 
        任何思想理论的广泛传播,都离不开一定的大众文化载体,各种现代大众传媒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化、通俗化传播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不能停留在单纯靠灌输的工作层面上,而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多样化大众传播路径和传播形式,以便让马克思主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列宁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理念的价值认同。必须充分调动各类文艺载体、媒介载体、活动载体、课堂载体、管理载体,特别是要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大众媒体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海量性的传播优势,把理论观点和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类知识信息中,渗透到各种通俗文化产品和轻松愉悦的文化活动中,使各种大众传媒承担起应有的思想载体和道德教化功能。
        加强改革创新 构建情感认同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使党的理论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社会意识多元多样,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社会思想形成和传播渠道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说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的根本要求,是要科学地分析和把握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以求得人民群众情感上的真切体认。大众化理论宣传必须坚持良好的文风,并把它贯穿到文件和报刊理论文章中去。只有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影响力。要坚守思想品位,积极探索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
        用通俗话语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能脱离其科学性质和理论价值,不能将通俗化降格为庸俗化。要坚持深入浅出,善于用客观事实、典型案例、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要“把逻辑的力量与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与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把丰厚的思想道德内涵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把枯燥的逻辑演绎转换为内心愉悦的审美过程,运用文艺名著增强思想表达的感染力,在情感的沟通中实现思想的融入和话语的融洽。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