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并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和举措。对此我们应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科学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正确方向,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和活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教育人民群众;紧扣时代主题、贴近时代实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切实转化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自身需要不断得到实现中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尊重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学习、掌握、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抓住重点人群。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觉悟如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重点抓住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以此带动全盘工作。为此,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着力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按照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三进”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创新方式方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网络等新媒体迅猛发展,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丰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适应经济社会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载体渠道。注重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讲究宣传艺术、创新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多推出群众愿看、爱看的通俗文章和书籍,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理论宣传品牌。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创建一批思想理论类网站,办好重点新闻网站理论频道,依托资源、品牌和人才优势,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的理论内容建设和个性化服务,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崭新平台。
改进作风文风。要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讲“百姓话”,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入脑入心。这就需要我们在改进作风文风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科学把握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和接受心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切实改变理论和实际“两张皮”、单纯说教等不良文风,善于用客观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努力使语言生动起来、鲜活起来、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进而自觉接受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