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官方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发布日期:2011-11-14

        保障党员的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赋予党的各级纪委的重要职责之一。纪检监察机关在工作中应把处理人同教育人、挽救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近年来,重庆市纪委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和市委要求,在严查腐败案件、严惩腐败分子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合法权益的保护,努力在创新教育机制、建立容错机制、完善澄清机制和健全挽救机制上下功夫,为党员干部敢闯敢干、干净干事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教育机制,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党员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诱惑,面临的廉政风险比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落水”。保护干部,教育无疑是最基础的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党员领导干部形成不想贪、不愿贪的内在动力。重庆市纪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教育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比如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中,大力弘扬古今中外的廉洁文化,进一步营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红岩精神”等红色资源,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实物、图片、影音展示、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容错机制,让干部敢闯敢干。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广大一线党员干部担负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艰巨任务,在干事创业的实践和探索中难免会面临各种风险、出现一些差错。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创新犹如“摸着石头过河”,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水中。但是,不能因为跌倒了,就放弃“过河”。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与一线党员干部共担风险,建立容错机制,旗帜鲜明地鼓励党员干部创新,创造条件允许他们在失败后重新站立起来,汲取教训,继续奋勇前进。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做到“四个区别开来”:把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把公务活动中的正当交往与大吃大喝、游山玩水等区别开来,把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区别开来,把受客观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工作失误与不作为、乱作为区别开来。当然,对那些打着改革创新旗号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或者失职渎职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严肃查处、坚决问责。
      完善澄清机制,让干部轻装前进。当前,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举报信对一些党员干部进行诬告、陷害,混淆视听。对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完善澄清机制,在调查核实举报情况之后,对经查实没有违规违纪行为或问题轻微的,应予以澄清,把因调查而给被调查干部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具体而言,一要对举报信实行集体研判,认真甄别内容真伪,尽可能分清诬告、错告。对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信访举报,尽量采取信访说明书、信访谈话、警示函等方式处理。二要及时反馈调查结果,积极进行信息沟通。在调查中,既要收集违法违纪成立的证据,也要收集违法违纪不成立的证据,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对查无实据或者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但尚不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案件,及时向被调查干部反馈结果及结论;同时向被调查干部所在单位或地区的主要负责人通报情况,并与组织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通报被调查干部案件的处理情况,不能因不实举报影响干部任用。三要按照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调查结果。特别是及时公开举报失实、无违规违纪情况的案件,消除舆论负面影响,还被调查干部以清白。
      健全挽救机制,让违纪违法者改过自新。经验表明,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处理人并不是越多越好、越重越好,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综合考虑政治和社会影响,努力使违纪违法者改过自新。为此,纪检监察机关应注重健全挽救机制。一方面,对于一般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性质比较轻微、有悔改意愿和表现的党员领导干部尽量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起到悬崖勒马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违法犯罪的党员干部,在严格依法处理之后,应注意做好教育感化工作,使其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重庆市纪委从以上两方面着手,不断健全挽救机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