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官方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党和政府要为人民群众“当差”
    发布日期:2011-12-31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足点之一。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和制定方针政策时形成了一整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掌权以后特别要防止脱离群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在全国范围执政,但已掌握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那时,陈云就认识到,党掌权和不掌权情况很不一样,不掌权时党要找群众,掌权以后群众要来找党,因此,掌权以后特别要防止脱离群众,党的建设主要应当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陈云在《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一文中指出:“历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所以,只有党与群众密切地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他还指出,支部及其每个党员应该密切地与周围的群众联系着,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只有这样,党在执掌政权后才不至于脱离群众。
      党及其政府要为群众“当差”。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从而更加自觉地联系群众,为民谋利。陈云曾告诫全党:我们要在老百姓面前,负起责任,如果不是这样做,便没有尽到责任。东北刚刚解放的时候,陈云就及时地提出了执政党正确认识同群众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陈云把共产党执政理解为给人民“当差”,是用通俗的语言指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说明了党的任务和宗旨,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公职人员只能是人民公仆的原则。
      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陈云认为,共产党员为了党的事业的胜利和民族的复兴,必须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既是革命战争胜利的需要,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早在1940年12月,陈云就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为此,他多次强调:“我们做工作,要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他还提出了“群众一级干部”的概念,指出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不论是中央委员还是区委委员,都是群众一级的干部,大官要做小事。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员要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质。而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党要处处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和党的关系,是水和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和道理,诠释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历史阶段,陈云都反复强调“共产党要处处依靠群众”。他说,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1956年11月,陈云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一直坚持群众路线的,在各项工作中都应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他要求商业部门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并指出,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陈云的思想中,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原则问题。
      陈云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一以贯之地坚持群众观点,并将群众路线贯彻到他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其群众是英雄、群众出智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解决人民生活的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向群众学习和接受群众批评与监督等群众观点,特别是党和政府要为群众“当差”的思想,不但在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对于时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