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官方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群工作

    新形势下全方位推进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2-03-02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全方位推进群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深化了我们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一、增强自觉性,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前提
      群众工作是党的根本性工作,是关系人心向背、力量增减的工作。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做好群众工作,要求我们认清当前形势,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工作自觉性。
      增强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自觉性,坚持群众工作“三个第一”理念。湖北在全省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并在全省农村、社区、企业、高校等各领域全方位开展群众工作,访民情、解民难、暖民心,办实事、促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就是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基本定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群众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就是要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汇聚群众智慧;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三个第一”理念,即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在我们谋划工作的思路上,体现在干好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上。
      增强领导干部带头做群众工作的自觉性,把群众工作当作党的“生命工程”来抓。我们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把群众工作当作党的“生命工程”来抓。把重不重视群众工作、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成不成熟、工作能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准。“群众工作难,‘一把手’重视了就不难。”实践表明各级各单位“一把手”都带头做群众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明显。同时,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贵在持之以恒,难在坚持不懈。为此我们召开省委全会专题研究,坚持推动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去年初,在全省农村开展了“三万”活动(即“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有的农民就提出疑问:“你们今年搞‘三万’,明年还搞不搞?”我们明确承诺:明年、后年还要搞,并且年年有新内容、新招数,还要出新效果。这就让农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消除了一部分干部对“三万”活动是否搞“形式主义”和只有“三板斧”的顾虑。
      增强全方位推进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坚持群众工作全覆盖,不留空白。在农村,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三万”活动,省市县乡四级共抽调11万名机关干部组成1.8万多个工作组,进驻农村,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做到了“两个全覆盖”,即工作队覆盖所有村、工作队员走访所有农户。在平原湖区、边远山区、高山之巅,只要有农户的地方,就有工作队员的足迹,把脚印“印”在全省2.6万个村、1062万农户家中。在高校,开展了“两访两创”活动,要求高校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有力推动了高校党建和群众工作。在企业,省工会系统也开展了“进万家企业、访万名职工、解万家困难”活动,活动覆盖到所有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工业园区),覆盖到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二、增进群众感情,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内容丰富,任务很多,但首要的任务应是增进党同群众的感情。我们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情”入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访民情增进群众感情。为什么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根源就在于了解民情不够,与群众感情不深。通过“三万”活动,我们掌握了农村最鲜活、最真实、最全面的社情民意,摸清了“三农”家底。广大干部知“三农”、懂“三农”、爱“三农”,特别是驻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个多月,手拉手亲近、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新形势下的“进村赶考”,受到农民群众热烈欢迎。
      通过转作风增进群众感情。“三万”活动要求工作队员必须做到“六不准”: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和土特产,不准抹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省委有关部门下派督查组明察暗访,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工作队员下到基层后,入乡随俗,去西装换便装、去皮鞋换球鞋、去皮包换布包、去茶杯换水壶,在田间地头、堂前庭院,与农民打成一片。荆门刘军、荆州陈明清、省旅游局操福善等三名干部在“三万”活动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群众为之痛惜。农民群众把工作队员当亲人,有困难找他们解决,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有心里话向他们倾诉,广大工作队员与农民群众心相连、情相融,胜似一家亲。
      通过办实事增进群众感情。只要抓住这些“敏感神经”,解决好群众利益关切问题,真心实意办好实事,就一定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在农村“三万”活动中,工作队员们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信息、送农资、送岗位、送温暖、送小额贷款下乡等活动。有的帮助驻点村开展村庄美化、环境整治、文化阵地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帮助争取和落实了一大批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的关注、关心农村“三留守”及残疾、困难户等群体,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去年春夏之交,湖北遭遇特大干旱,我们组织开展了“我为春耕办实事”、“抗大旱夺丰收”等活动,把“三万”工作队变为“抗旱工作队”。
      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由之路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践中,湖北立足省情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创新群众工作内容,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做文章。“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做好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多听民声、多解民难,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做文章。在去年“三万”活动中,我们通过访民情,了解到农村包产到户后,小型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于是,我们将今年“三万”活动的主题定为“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创新群众工作载体,按照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点分类推进。我们研究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积极创新了群众工作载体。在农村开展“三万”活动,针对的是农民这个最大社会群体;在全省高校开展“两访两创”活动,把握的是高教大省这一省情;工会系统开展“进万家企业,访万民职工,解万家困难”活动,坚持的是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主线;同时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平台,如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模式已经成为全国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宜昌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目前,从农村到社区,从企业到高校,“四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群众工作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变基层群众上访为各级领导干部下访。在“三万”活动中,我们不但坚持“两个全覆盖”,而且还做到了“五个在一线”: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党群干群关系在一线密切。11万名工作队员通过下访农村,发放回收调查问卷近50万份,撰写民情日记11万本,完成民情调查报告240篇、专题调研报告22篇,不少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干部下访,使许多农村信访积案就地解决,去年“三万”活动期间,全省信访量下降10%以上。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在总结“三万”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湖北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决定》,建立了包括责任机制、办事机制、联动机制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等内容的八大长效机制。同时,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武汉、宜昌、襄阳、黄冈等地20个县市区在信访局的基础上,开展了“群众工作部”试点,统筹力量,联合办公,形成了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群众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工作向纵深发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