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的艰苦奋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变为了“美丽的高岭”,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实现了生态复兴的伟大梦想。塞罕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阐释,也是我们中国人民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典型写照。塞罕坝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一、生态文明建设要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理念,特别是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党对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塞罕坝的成功,在于建设者们对绿色发展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坚持。林场建设之初,建设者们并未形成成熟而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只有朴素的生态意识,那就是种树的目的在于防沙并伐木取材。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者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逐步形成了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不再把种树的目的简单归结为伐木取材,而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塞罕坝人深知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倾力保护绿水青山,坚守一条底线:“只要影响到树,只要影响到绿,眼前有大钱也不挣!”绿色发展成为塞罕坝精神的重要内容。塞罕坝的成功生动地诠释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要认识和尊重规律。塞罕坝的成功是建设者们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的结果,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对规律的把握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塞罕坝地区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塞罕坝建设者们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塞罕坝地区的宜植树种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和选择,对适合当地的造林方法和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革新,实现了巨大的生态效益,阻击了“沙魔”、净化了空气、调节了气候、庇佑了生物,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这都是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生动体现,没有对自然规律的科学把握,就没有塞罕坝今天的成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生态效益的提升会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忽视生态效益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导致既失去“金山银山”,又失去“绿水青山”。塞罕坝的成功既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科学把握,也体现了对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木材生产曾经是塞罕坝林场的支柱产业,一度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现在注重科学采伐,提升森林质量,采伐量已降至50%以下。但经济效益并未因此而下降,生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近年,塞罕坝一年旅游门票的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树苗的销售收入每年超过1000万元,多的时候能达到2000万元。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还对游客数量、开放时间、开发区域和占林面积进行科学控制,这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把握的结果。遵循社会规律就是要实现包容性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共享发展成果。林场建设创业阶段条件非常艰苦,“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林场发展起来后,变成了“山里治坡、山外置窝,山上生产、山下生活”。随着建设的推进,逐步解决了职工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目前,林场的建设使周边的群众实现了从这片绿水青山中长久受益,为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地区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周边群众收入水平,实现了共享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艰苦的工程,不仅需要坚持科学的理念,需要对规律的正确把握,也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塞罕坝建设者们“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造就了今天的成就。信念是支撑,有信念才会坚守,有信念才会有不懈的追求,有信念才会在艰苦奋斗中克服一切困难。塞罕坝自然条件恶劣,面对这样的困难,林场建设者们牢记使命,知难而上,迎难而进,“把爱交给青山,今生无怨无悔,把爱交给绿水,生生世世不变”。正是靠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执着信念,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实现了塞罕坝人生态复兴的伟大梦想。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塞罕坝人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
塞罕坝的成功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是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牢记使命,成就了今天的塞罕坝。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各级党员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责任重大,只有各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握塞罕坝精神的实质,以塞罕坝人为榜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责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直面困难、埋头苦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坚定自觉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率,落实好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要下力气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发展理念认识的深化和坚持是塞罕坝成功的关键之一,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并转化为绿色行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培养专业师资,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注重体验式教育,搭建环保教育体验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体验活动,让受教育者亲近自然,在实践中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生态意识的提高,通过开设领导干部培训班,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价值意识、生态道德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经济意识,特别是生态政绩意识,使之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要强化媒体的生态责任,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典型范例,通过媒体形象而生动地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让绿色发展理念润物无声地浸润到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的支持者、实践者、建设者。第三,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在培育大众生态意识中的独特地位。通过政策和财力支持,让环保社会组织通过举办环保公益讲座、组织环保公益活动等,为培育生态意识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建设。塞罕坝的成功离不开其科学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与创新制度机制,包括激励、协调、合作、创新、评价、监督等方面制度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制度机制保障。第一,要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根据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建立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统一登记制度,建立自然资源产品价格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交易制度和组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遏制因产权不清导致的对自然资源不计生态成本的掠夺式开发。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质量纳入到考核范围内,依据不同主体功能区资源环境的差异性和功能定位确定环境指标的权重,不唯GDP论英雄,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考核中去,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任用挂钩。第三,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政府在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导力量的同时,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相应制度保障,创造条件鼓励社会组织合法、有序、积极、深入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相互补充与共同作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四、以绿色科技创新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塞罕坝的成功也离不开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的创新,面对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塞罕坝人勇于创新,改进育苗技术,培育出了适应当地恶劣环境的苗木,创新造就了今天的绿色奇迹。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性很大,塞罕坝的做法不能简单复制,这就需要坚持创新理念,结合各地的实际,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植树造林如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方面也如此,绿色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乃至成败的核心要素。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一方面,政府要对绿色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绿色科技创新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具有技术外溢和生态外溢由全社会共享的特点,这就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其必要的扶持和保护。通过完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支持绿色科技研发的局面;通过完善保护绿色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体系,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等方面的立法,保护绿色科技创新人员的权利,激发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官产学研协作机制,架设连接官产学研的桥梁,为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科技项目的产业化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研发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在以绿色科技创新化解生态危机方面起步较早,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搭建中外交流的平台,促进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转让,提高我国绿色科技的研发水准,淘汰落后产能,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塞罕坝,作为我们党领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有力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指示,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最高褒奖,必然会对塞罕坝人和全国人民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塞罕坝不只是塞罕坝人的塞罕坝、河北的塞罕坝,也是全国人民的塞罕坝。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和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塞罕坝经验,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认知,凝聚生态文明共识,加强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定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