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如何推进,成为昨天在北京召开的2014中国金融街[2.25% 资金 研报]论坛的焦点。
申银万国[-0.70%]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表示,由于国有经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些利率不敏感的经济主体的存在,导致中国在储蓄率非常高的情况下,整个存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因此,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同步推进国企改革等配套措施才会成功。
存款利率高推高贷款成本
李剑阁说,中国储蓄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资本非常充足。然而,中国的存款利率却很高,并进而导致存贷款利率非常高,造成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困境。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国有经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样的经济实体。这一经济实体对利率不敏感,可以给出更高的回报,因而占用了大量的银行信贷,并且挤压了其他经济主体的信贷资源,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
“在新加坡、香港这些地方,并不是说揽储揽得越多越好,银行是不敢高息揽储的,因为市场是很敏感的,你揽过来的存款成本高,又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最终就会出现亏损。”李剑阁说道。
面对这一现象,李剑阁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大混合所有制的比重,以及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来看,这个方向是明确的,比方说进一步加大混合所有制的比重,降低纯粹的国有经济的比重。另外进一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用地方发债来增强它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因为地方政府发债不能说在任内借多借少和他以后没有关系,要加强问责。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尽快改革,否则周小川行长说的两年实现利率市场化就很难实现。”
融资主要靠银行不可持续
央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管院李稻葵也批评了当前的融资结构不合理。李稻葵认为,当前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靠银行,包括地方政府搞得长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量是靠银行。这么一个模式不可持续。
“因为我们中国经济现在投资的期限越来越长,因为大量投资已经不是生产能力投资,不是一年两年投资就可以生产的这种项目,而是20年、30年,甚至于更长的投资项目,比如高铁,比如水利建设,比如城市的地下管网,这些长期的融资项目不可能靠商业银行来融资,全世界都没有这个玩法。所以必须开创新的投资渠道。”李稻葵认为,随着预算法的修改,地方政府可以发债后,债务融资,包括给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的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它的比例将迅速提高。“3-5年,我们整个融资结构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李稻葵如此预测。